省委社会工作部调研省道路运输行业协会 共商社会组织发展与服务新路径

5月14日,省委社会工作部二处调研组在崔江二级调研员、张震副处长带领下,赴省道路运输协会、省交通企业与交通文化协会开展专题调研。本次座谈聚焦行业协会发展现状、政社协同机制创新及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重点就加强大货车司机群体服务保障展开深入研讨。

调研组实地听取了两家行业协会的专题汇报。省道路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晋华介绍,该协会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发展259家会员单位,设有1处2室4中心及7个专业工作部,但受疫情影响会费收入锐减,政府职能转移项目基本没有。目前面临收支失衡压力。省交通企业与交通文化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汉晋则重点汇报了该会286家会员单位在公路建设养护、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同样存在经费保障不足的发展瓶颈。

座谈会上,张震副处长明确指出此次调研的三大重点:一是摸清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脱钩后的衔接现状,二是探索“两司两员”群体的服务保障机制,三是优化社会组织监事会运行效能。数据显示,自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缩减约40%,部分协会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政社协同机制亟待完善。

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服务,会议披露关键信息:目前全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日均触达超20万大货车司机,但专门服务该群体的社会组织尚处空白。省道路运输协会开展的危货运输新标免费培训、省交通文化协会推行的”最美司机”评选等活动,正成为行业服务的有效补充。值得关注的是,6月底将启动的”心相连”专项行动,计划通过行业协会建立诉求收集机制,整合社会力量解决司机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与会专家指出,行业协会应把握三个转型方向:一是从“输血式”生存转向专业化服务创收,二是构建“行业管理部门+协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三是创新数字化服务手段提升会员黏性。省委社会工作部表示将研究建立行业协会分级评估体系,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竞争机制,助力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次调研标志着省级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视升级。随着“心相连”等专项活动的推进,我省道路运输行业治理将开启政社协同、多元共治的新篇章。